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
8月15日,湖北俊采导游服务公司组织的导游词创作比赛成功举办,特邀宜昌市导游协会与湖北长江观光国际旅行社作为嘉宾观赛。
疫情防控期间,本次比赛特以线上形式举办,共有23名导游参赛,经过激烈的角逐,最终贺莹莹、石姣、谭巧3位选手脱颖而出,斩获前三。
受疫情影响,宜昌导游们大多待业在家,本次比赛是由宜昌导游们自发组织,精心筹办的线上比赛。防疫练兵两不误,磨刀霍霍来比赛,导游词创作比赛突出了创新意识,发扬了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,展现了宜昌导游正能量,给宜昌市所有导游树立了模范带头作用。大家纷纷希望通过参与赛事展示个人风采,提升综合素质,以赛促学,以赛促训。
优秀导游词分享
01贺莹莹#当阳关陵
各位游客朋友们:
大家好,欢迎来到当阳关陵旅游参观,我是大家此行导游小贺,很荣幸为大家服务。
在走进关陵之前,我有三个问题:
第一,千百年来,关陵作为陵墓,为何至今无一人盗取,哈哈?
第二,当阳关陵是埋葬名将关羽的陵墓,那么为何民间有流传关羽“身卧当阳,头枕洛阳,魂归故里”之说?
第三,相传,关羽手握青龙偃月刀,坐骑赤兔马;历史上,关羽真实佩剑是什么呢?
还原历史真相,带着这些疑问,让我们一同走进当阳关陵,一探究竟吧。
当阳关陵,位于当阳市城区西北3公里处,是我国三国名将关羽陵寝,这里埋葬着关羽无头之躯。
据史记载,东汉建安二十四年(公元219年),孙权巧袭荆州,占据江陵,杀害关羽,又将关羽首级献给曹操,欲行嫁祸栽赃之行,曹操识破东吴诡计,以诸侯之礼将关羽头颅葬于洛阳。孙权则将其关羽身躯以诸侯之礼,葬于此处,这就是本地关陵由来。
威震华夏关羽,到最后也没有善终,落得一个身首异处,令人唏嘘不已。从此民间便有了关羽“身卧当阳,头枕洛阳,魂归故里”之说。
当阳关陵,占地6.4万平方米,建筑面积4845平方米,中轴对称式帝陵规制。
庙宇坐西朝东,陵区分为五院四殿,护以内外宫墙。现有建筑20多座,80余间,均衡对称地分布在东西中轴线上的两侧,陵区从前至后沿中轴线依次为:广场、仿明清门阙、神道碑亭、石牌坊、三元门、马殿、拜殿、正殿、寝殿、祭亭、陵墓;
这里“前将军”是他生前刘备所封、而“汉寿亭侯”是曹操表奏于汉献帝给关羽加封的,到后来关公被孙权杀害后,先后有16个皇帝分期23次给他加封官爵。
关羽去世后,历朝历代都有褒封,生前并不显赫的关羽,在死后千余年间地位直线上升,由侯而公,由公而王,由王而帝,由帝而圣,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。
千百年来,关羽“忠义仁勇”形象已成为海内外华人广泛崇拜的偶像;特别是宋代以来关羽不仅为民间百姓广为敬奉,还为儒家、佛家、道家、历代帝王所极力推崇。据南宋《佛祖统纪》载,中国佛教早就把关羽封为“神”,曰“伽蓝神”。宋代,封关羽为“武安王”;明代,封关羽为“武圣人”;还加封为“大帝”。到清代,关羽则是集“神”、“圣”、“帝”于一身,封曰“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”。显然,作为武圣,关羽已与文圣孔子齐名;而作为“大帝”,他也便与皇帝齐位。
我们再来看,碑文旁边对联最下面处,“上为云下为鬼”这个字究竟读什么,为何如此写?
这个字读“魂”,“上为云下为鬼”它的写意与关公有关, 因为关公姓“关”,字“云长”,所以这里的“云”字代表关公,而下面的“鬼”字代表了“两贼”——孙权和曹操。关公的级别为“圣人”,怎可与“鬼”相提并论,所以“魂”字结构的改写,此处正是为了避讳。
继续前行,这里就是石牌坊。牌坊为石质,建造于明嘉靖三十五年(1556年),四柱三门冲天式,石碑上写有“汉室忠良”四个大字,作为三国时期蜀汉第一名将,关羽当之无愧。
石牌坊背后就是三元门,是一座三滴水形制的门楼,因其辟有三个拱圈式门洞,因此也俗称“三圆门”。中间门洞上方嵌蓝底金字匾额“关陵”二字。
上面“关陵”两个字与河南洛阳“关林”的林不一样,这就表明了它们的级别不一样。在封建社会中,等级观念比较严重,圣人死后葬身的地方称树林的“林”;皇帝死后葬身的地方称帝王陵墓的“陵”,可见此处陵与帝王陵同级。从中间的正门走过,在过去是不被允许的,因为中间的正门是当时封建帝王拜关公走的神道。当然现在就不一样了,到我们这里来的客人都是上帝,哈哈。
穿过三元门,即是面阔五间、单檐硬山顶的马殿。马殿一定要看,殿内供奉关羽两件宝贝——赤兔马和青龙偃月刀,门两侧的对联“马骑赤兔走千里;刀偃青龙出五关”说的是关羽最风光、最得意的时刻。
马殿左边就是关公的坐骑——赤兔马。赤兔马是一匹宝马,传说它日行千里,夜行八百,为关公立下了汗马功劳。本来赤兔马最早是董卓的坐骑,后来送给吕布被其三个部将盗走,又献给曹操,曹操送给关公。关公特别喜爱赤兔,对马精心爱护,久而久之,赤兔马与关公建立了深厚感情。
马殿右侧,这是一把青龙偃月刀,其实,时至今日,人们仍然搞不清关公武器到底是什么,一直流传下来比较正统思想,它就是青龙偃月刀。
据史料记载,在三国时期,青龙偃月刀这种武器还未问世,当时用的最多武器是茅和戟,而当时关羽在千军万马中斩杀颜良,不可能骑马同时扛着80斤重青龙偃月刀,目标性太大,而且据军事专家推断,当时又快又准在千军万马之中斩杀主将颜良,一刀毙命,最有可能用的武器是茅。俗话说:英雄配宝刀,在充满文学色彩《三国演义》描述中,为了更好更生动刻画人物形象,即使是文学渲染,青龙偃月刀宝刀配英雄,关羽也是当之无愧,也就是为什么人们更愿意相信它就是关羽武器。
后面这里就是拜殿。拜殿是什么?
拜殿就是封建帝王来这里拜祭关羽,行三叩九拜之礼地方。每年来这里祭拜的人特别多,大家可以看到供桌上摆满酒,生前关羽喜欢喝酒,所以人们就拿酒来祭拜关羽。
现在我们来到正殿,正殿始建于明成化三年(1467年),重檐歇山顶。
走到正殿中央,正殿上挂有一处非常值钱的东西,是同治皇帝十四岁时,亲自写下的玉匾,由时任湖广总督李鸿章敬悬,来看看什么样的?
正面门楣上刻有“威震华夏”匾额,据说这块匾额八十年代,被村民当了案板,为楠木金铂匾额,后来村民还是返还给了政府,这块楠木匾十分珍贵。
殿内供奉着三个铜像,中间是关公的神像,站在关公左边的是周仓,右边是关平。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给关公上一炷香默默在心中许个愿,关公也被后人尊称为“财神爷”既保平安又保发财。
只要进入佛堂、关羽庙宇等,我是肯定会拜关公的,毕竟他可是我们的财神爷呀,哈哈。现在人多,大家放心,稍后讲解完毕,我会给大家时间,来这里拜拜。
大家拜完后,还有一处大家一定要去。稍后给大家一个任务,自己寻找,在殿背后有一处关公独立头像。据说老虎的屁股摸不得,但是此处关公的鼻子摸得,而且一定要摸哦。据当地人说,摸了关公鼻子,他叫有求必(鼻)应,大家所拜所求之事会灵验,不妨摸一摸吧,哈哈。
来到寝殿,寝殿内有一尊关公的文像,是中国目前最大的一尊关公文像,它高3.6米、重800公斤,它是台湾桃园统天宫潘阿来先生,90年在这里拜关公以后,捐款一万美元塑雕而成。
从寝殿后门出去,我们就到达关羽墓前——陵墓。
陵墓前是一个碑亭,为单檐歇山顶墓亭,修建于南宋淳熙十年(1183年)。碑亭前有一块墓碑,内中保存着“汉寿亭侯墓”碑,题字者是守巡荆西道王邓,时间在明万历四年(1576年)。墓碑后是关羽墓冢,关公墓冢高达7米,周长68米,呈圆丘形,围以石栏,经过历代帝王加封修缮,才有了现在规模。
据说在文革前,墓碑的后面有一个小墓口被打开。何人打开无人所知,可以看见里面有一个大悬棺,用一根铁链腾空吊挂在里面。上个世纪80年代初,在维修期间,后来关公墓道口被封掉。
据说来祭拜关公历代帝王,都会往关公墓里塞一些宝贝,关羽墓有人传说这里面珍宝无数。但是一千八百年来,关羽墓至今无人盗取。这是为什么呢?
一来,关羽地位非常高,帝王都来祭拜,在凡间他的地位相当于帝王,在神界封为关圣大帝。
二来,当地村民对关羽敬仰有加,经常来这里祭拜保护,盗墓者如果盗墓,就相当于冒天下之大不韪。而且盗关羽墓还会被万人唾弃,前面我们有所讲到,因为关羽是“忠义”化身。
不知不觉中,我们已经游完当阳关陵,感谢大家上午合作与配合,哈哈。现在是自由活动时间,有什么疑问,大家可以相互切磋讨论。请大家自行参观半小时,随后在大门口集合。下午继续我们愉快旅程,再会!
02石姣#两坝一峡
03谭巧#三峡人家
各位游客朋友们,大家好!欢迎来到美丽的三峡人家风景区观光游览!自我介绍一下,我是您今天三峡人家之旅的导游员,我姓谭,您可以叫我小谭,或者入乡随俗的叫我一声幺妹儿也行,因为您今天来的是我们土家族的家乡,这边管美女都叫幺妹儿,这样叫更显的亲切一些!一会儿走近景区您会发现更多的幺妹儿,到时候您可冲她们挥挥手,大声的喊一声幺妹儿,我们的幺妹儿听到后说不定会跟您献歌一曲了!我现在已经看到我们在座的各位朋友,尤其是男士朋友,已经按捺不住您激动的神情了,话不多说,接下来就跟随我上船,我们一起坐摆渡船过江去探寻土家风情吧!
好了,各位游客朋友们,我们现在来到了三峡人家的第一站——龙进溪景区,这条景色清幽,绿波荡漾的小溪就是龙进溪,您看溪口的入江口有几艘挂着白布的大木船,岸上有一群穿着土家服饰的男子,他们正在奋力的拉着僵绳向前行走,嘴巴里还在大喊着口号,他们在干嘛了?您不妨猜猜看!相信您应该听过‘纤夫的爱’这首歌吧!没错,他们表演的是纤夫拉纤,口中喊的是峡江号子,这就是还原我们过去的峡江文化中的纤夫拉纤的场景,原来住在三峡边上老百姓生活疾苦,没什么别的营生,就靠拉纤为生,那时长江水到了冬季就进入了枯水期,船只经常断航,所以很多村民在大冬天的就跳入江水之中,把那些搁浅在江滩的船只拉出来,赚的也是一点点辛苦钱,而且很多时候纤夫都是没有穿衣服的,您可不要以为他们在耍流氓,因为他们拉的僵绳在水中浸湿后会加重衣服和皮肤之间的摩擦力,另外衣服一直泡在水里,也很容易将衣服泡坏,所以他们就索性不穿衣服,这样干起活儿来更方便!不过后来随着三峡工程蓄水后,水位抬升,将长江中很多暗礁浅滩都冲没了,很多大型船只到了冬天也依然畅行无阻,所以长江不在需要纤夫拉纤了,纤夫这一工种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,不过峡江人民这种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倒留存了下来,您乘船过江的时候在江边看到的那一栋栋白墙灰瓦的房子,就是他们自己修的民宿,农家乐,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再次致富了起来!
朋友们,我们看完峡江号子后,请随我沿着龙进溪继续向前参观,现在这溪上出现了几条小木船,这跟刚刚的大船就全然不一样了哦,他们叫乌篷船,是过去峡江人民打鱼用的渔船,有高矮两层,高的那层是工作舱,矮的那层则是休息舱。许多三峡人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船上,常年以打鱼为生,在水上流动,和风浪搏击,与渔船为伴,构成了水上人家。此刻渔民生活虽然改善了,但这种古老的习俗却长久地保存了下来,年轻一代仍然撒网捕鱼,风里来雨里去,延续着这种古老的渔文化。您看,在这些乌篷船中,有的船头坐着撑伞的幺妹儿,有的船尾站着吹笛的土家阿哥,他们正热情的招手欢迎您的到来,您也可以冲他们挥手致意哦!在小溪的两岸则有一片片竹林将他们围绕,这种竹子叫毛竹,可以长到20多米高,在土家族生活的地方,基本都会临溪种植一片片竹林,因为他们信奉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的观念,可能竹子在他们心中是高雅,神圣不可侵犯的象征吧!
朋友们,现在我们走上了一座古桥,这座桥叫龙溪桥,站在桥上,放眼望去,正对溪口的江北山崖上,那条自上而下的带状石岭像不像一条巨龙腾空飞起,向溪口扑来,传说这是玉皇大帝的九子之一的青龙,他奉旨来捉拿黄龙,没想到却被挡在了溪口外,但他还时不时的想要跳进来,所以这条小溪叫龙进溪,连龙都想跳进来,可见溪流的景色是多么的迷人!
让我们走进这迷人的小溪,听一听我们土家特有的山歌吧!现在您听到的山歌是我们土家人独特的高腔,是由我们土家艺人原生态唱法独家现场演艺,他们就呆在山坡上的小木屋里面,每逢有游客经过,他们就会用自己独特的嗓音迎接各位的到来。说道山歌,就不得不说我们土家文化有三宝,分别是土家山歌,长阳南曲和撒叶儿嗬,在土家族流传甚广的一句俗语,说的就是土家儿女能跑步的就会跳舞,能走路的就会唱歌,在过去,山里交通不便,基本没别的文娱活动,就靠唱唱歌跳跳舞来打发时间,像他们很多山歌舞蹈的创作都是来源于日常劳作,比如上山砍柴有砍柴歌,下水捉鱼有捕鱼歌,男人抽烟有烟袋歌,女人绣花有绣花歌,就连他们喝的茶也有茶叶歌,这首歌很有名,叫六口茶,是土家儿女的定情之歌,说不定您今天还能亲耳听到我们地道土家幺妹儿的情歌哦!
您瞧!赶早不如赶巧!前面溪边人家正有幺妹儿在临溪而唱,只见她们手拿棒槌正敲打织布,嘴里还哼唱着土家情歌,大意是在邀请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当她的如意郎君哦!如果您也有意不妨也回敬幺妹儿一首情歌哈!我仿佛听到有一个小哥哥在低声吟唱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哦,别害羞,大点声嘛!说不定幺妹听到后被您感动了就真的跟您走了哦!呵呵,开个玩笑!不过说到这,不知您注意到幺妹儿手里拿着的织布没?这种布是土家有名的织锦,叫西兰卡普,汉语译为‘土花盖头’。它的历史非常悠久,至少能上溯到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古代巴人时期。西兰卡普作为土家历史文化的沉淀物,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及鲜明的民族特色。每当农闲时节,土家妇女就会坐在织机前,用五色丝线编织各种各样的西兰卡普。而我们的土家幺妹儿也会从小在妈妈的传授下编织自己的土花盖头,也是为以后嫁人做好准备。
说道嫁人,前面吊脚楼正在举行娶亲仪式,我们也去抢抢幺妹儿的绣球吧!这种娶亲仪式是土家人独特的婚俗仪式,幺妹儿出嫁前,一般要‘哭嫁’,‘哭嫁’是一门传统的技艺,哭的越悲惨越好,因为在土家人心中,哭是衡量一个女子聪明和呆笨的标准,如果你不哭,会被婆家认为是笨媳妇儿,嫁过去也是受欺负的对象。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,在幺妹儿十二,三岁的时候就要开始学习‘哭嫁’,还要专人进行教哭,教的人大多是哭嫁优秀者。而在幺妹儿成婚前一个月就要开始哭嫁,并且在成亲前一晚还要召集自己十个要好的姐妹陪着哭,这种习俗叫陪十姊妹,要一边哭,还要边喝酒。这种酒是土家人自酿的包谷酒,喝了不上头还养生,土家人天天早起都要喝杯包谷酒才开始一天的劳作,您也可以现场尝尝我们幺妹递给您的包谷酒,口感真的还不错哦!
看完了幺妹儿哭嫁,我们就要告别溪边人家了,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山上人家,去体验一次山里人的真实生活。沿着台阶蜿蜒而上,看着路两边的花草树木,听着清脆的鸣叫声,相信各位朋友会有‘绿荫不减来时路,添得黄鹂四五声’的真切感觉。如今,住在深山里面的人家陆续搬迁到峡江边上,那里成了上山劳作的必经之路,走的人多了,也不再是荒郊野外了,但这一带却保留了‘野性’十足的劳作和生活习俗。来到山上人家,大家不仅仅能够登临吊脚楼,感受优雅的飞檐和廊道的曲折,还能够走进各种作坊,亲眼见识篱笆变成陶,包谷变成酒,大米熬成糖的全过程,更能亲手做一个陶艺品,炕几个红苕,或者喝一碗摔碗酒,吃一块包谷糖。当您品尝着三峡风味特产,体验着农家劳作之美的时候,无尽的乡土气息,新奇的劳作过程或许会让您跨越时空,回到那逝去的年代。
好了,各位游客朋友,不知不觉我们的三峡人家之行就接近尾声了,离别之际小谭幺妹儿送大家一句话:我们常说因为生活我们不能失去工作,我们努力地工作是为了生活,那反过来我们也不能因为工作失去生活,在您忙碌的工作之余别忘了给自己留一份空间,出来旅行一下。在这次的旅途中,我还是有很多做的不到位的地方,谢谢大家的理解和支持。也许我不是最好的导游,但大家却是我遇到最好的客人,能和最好的客人一起度过这难忘的一天是我导游生涯中最大的收获。最后祝大家在接下来的旅途中玩的开心!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