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山随平野尽,江入大荒流。”万里长江出三峡后的第一块冲积平原,古为“楚之西塞”,现为猇亭。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,这片热土上,涌现了一批批英雄人物,留下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,革命薪火在这里代代相传……
1928年,中共宜都县委指派共产党员包一侠到古老背开展农民运动,他是在猇亭活动的第一位共产党员,从此,革命的火种在这片土地上萌发。
猇亭-千年古镇织布街 视频来源:猇亭微播台
湖北省历史文化街区织布街
(新正街码头遗址-孟家老屋旧址-峡江红哨)
↓
华夏票证文化博物馆
↓
王书林红色书屋
↓
宜昌市猇亭区烈士陵园
织布街坐落于宜昌市猇亭古镇,与宜都市红花套镇隔江而对。织布街沿江而建,是湖北省历史文化街区,为宜昌市城区两大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。古镇素有革命文化传统,代代相传。
1943年,日寇在织布街及周边乡村搜捕游击队,抓捕群众200余人进行威逼审讯,被捕群众无畏牺牲,拒不屈服。日寇威逼无果,就在新正街明清古码头杀害无辜群众122人,制造了“古老背惨案”。该遗址已被认定为宜昌市文物保护单位。
孟家老屋旧址
1949年7月,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140师418团,从鸦雀岭“奔袭古老背”,猇亭古镇解放。战斗结束后,时任418团团长黎原将军进入孟家老屋看望慰问受惊的居民群众。黎原将军曾将这段战斗历程写成“奔袭古老背”的红色故事,发表于红色丛书—《红色飘飘》之中。2007年1月,曾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的黎原将军,以八十多岁的高龄,再次重游自己的革命之路,与房主孟宪田亲切交谈,追寻“奔袭古老背”的战斗足迹。
峡江红哨
20世纪60年代,江边黄家湾有一株500年的皂角树,上设民兵哨所值守,此哨所被新闻记者誉为“峡江红哨”,其新闻通讯发表于人民日报。如今,织布街庙河码头的皂角树已成为网红们的打卡之地,诉说着曾经的峥嵘岁月。
为原汪家祠堂旧址,是湖北省著名画家冯中衡的旧居,已扩建为华夏票证文化博物馆,有苏(联)式卵石墙体库房三栋,房屋设施占地面积5千平方米,绿地广场2千平方米。各类藏品11余万件,其中大部分藏品为红色藏品。2020年,博物馆被授牌“武昌艺专抗战时期办学地旧址”。
宜昌市猇亭区云池街办金岭居委会有一位“收藏达人”,叫王书林,耗时30余年在家中打造“红色展览馆”,在二楼约80平方米的房间内,收藏有毛泽东选集、毛主席语录、抗战文献、样板戏黑胶唱片等物品万余件,其中仅《毛泽东选集》就有2000多册,常年免费为居民开放。
王书林祖籍湖北江陵,17岁那年搬家,他在家里找到了一张1953年的土地证,这张发黄的“湖北省江陵县土地房产所有证”上,签有当时县长的名字,还盖有红色的“江陵县人民政府”之印。第一次感受到“旧物”魅力的他,果断地把它收藏了起来,自此开始“红色收藏”之旅。
2015年,“王书林书屋”被《湖北日报》、《三峡日报》、猇亭新闻网及国内百余家新闻媒体转载报道,当年获评“湖北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先进典型”和宜昌市“书香家庭”等称号。2016年,获评湖北省“十佳藏书之家”荣誉称号。
1958年5月,中共宜都县委、县人民政府拨出专款,在古老背小学花园内修建烈士墓,烈士忠骨迁入墓内。1975年6月,古老背镇政府择址地势开阔的双桥一队地段,迁建革命烈士墓,占地2000平方米,并立高9米的革命烈士纪念碑。
2002年,猇亭区水晶山公墓陵园建成,在陵园中央,再次迁建革命烈士纪念碑。2010年,为铭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,继承革命先烈遗志,建设美丽富裕家园,中共猇亭区委、区政府在风景秀丽的六眼冲沁水湾山顶重建革命烈士纪念碑陵园,陵园占地面积22000平方米,纪念广场用地3600平方米,碑高13米。
缅怀先烈,讴歌英雄
弘扬奉献,激励斗志
高擎红船精神,再踏万里征程
在猇亭这片热土上
红色文化熠熠生辉
红色精神永远传承
来源:爱上宜昌、猇亭区文化和旅游局、猇亭微播台